玩改車
標題: 音樂寬帶老匠人-分享如何聽音樂 解剖聲音特性了解聲音才... [打印本頁]
作者: 音樂寬帶020 時間: 2017-11-25 16:32
標題: 音樂寬帶老匠人-分享如何聽音樂 解剖聲音特性了解聲音才...
本帖最后由 音樂寬帶020 于 2017-11-25 16:46 編輯
很記得,1996年偶然接觸了一臺臺式卡帶收音機,就在那時對音響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從此,正式開啟了自己的音樂細胞,由喜歡到著迷,由執(zhí)著到追求,20多年的聽音經(jīng)驗成就了自己無可挑剔的耳朵!最終,為了自己的夢想,自己畢生的追求,于1998年下半年正式踏入了汽車行業(yè),憑借著自己在校電子專業(yè)科的豐厚基礎,迅速對汽車音響改裝技能有了較大的進步!
人生沒有多少個二十年,但是我能用二十年的時間去默默守候自己的夢想,堅持了,夢想就不會破滅,就會成真!
最近有幾位車友自己的車改裝了音響,到店邀我一起試聽體驗,不管器材自行購買或是DIY,那種給我的感覺自以為非常完美,沾沾自喜。(凡是有自己DIY搭配,或者自行購買器材的車友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吧)小編看在眼里,怎好意思擊破那一點點的成就感呢?唯有連聲贊嘆!阿諛奉承一番。
為了讓大家對音樂有更好的認識與專業(yè)見解,下面分享一些關于音樂的干貨,純屬經(jīng)驗之談。唯有透切了解聲音的特性,才能更好地玩好自己的Hi-Fi之路。
什么是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
所謂聲音的密度就像一公斤棉花與一公斤鐵塊一般,鐵塊的密度當然要大得多。因此雖然二者重量相同,不過鐵塊給予人的重量感就要大得多。聲音密度大聽起來是什么感受呢?弦樂有黏滯感、管樂厚而飽滿、打擊樂器敲起來都會有空氣振動的感覺。所有的樂器與人聲都應具有重量感。不過,大部份的音響迷都得不到很好的聲音密度與重量感。這種感覺我推測與供電的充足及中頻段、低頻段的飽滿有關。聲音的密度與重量感好有什么好處呢?讓樂器與人聲聽起來更穩(wěn)更扎實更像真的。
什么是聲音的透明感?
透明感幾乎是一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名詞。有些器材聽起來清澈無比,有些則像蒙上一層霧般,像是河北的天氣;只要是有換主機經(jīng)驗的人一定就有這種感覺。透明感是“音響二十要”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因為如果透明感不佳的話,連帶也會影響對其余各項的判定。最好的透明感是柔和的,聽起來耳朵不會疲勞;較差的透明感像是傷眼的陽光,雖然看得清楚,但很傷神。大部份的音響器材無法達到既清楚而又柔和的透明程度,因為汽車音響的造價遠比家用貴!只是一個原因;而只能單單表現(xiàn)清楚而已。如果能夠達到【清楚又柔和】,那么該件器材的價值恐怕也不低了。
什么是層次感?
層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樂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間隔能否清楚再生。以電視而言,深灰與黑能夠分辨出來的話就是有層次感。音響亦然,樂團的排列不會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層次感。更甚者,我們要聽到樂器與樂器之間的空間,這樣才會有最好的層次感。
什么聲音/聲場的定位感?
顧名思義,定位感就是將某個位置定在那里。聚焦不準定位感就差,結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行,器材的相位失真或者不對也會導至定位的漂移;甚至空間中直接音與反射音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頻反射太強)也會導至定位不準。舉一個例子:夏天很熱時,柏油路上會冒氣。此時如果您走在路上,就會覺得物體的影像會飄。這就像我們音場內樂器定位會飄移的情形。如果您有散光眼而忘了戴眼鏡,那也是定位感不好的具體表現(xiàn)。總之,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許多原因造成,我們不管它是怎么形成的,我們要求的是樂器或人聲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不該動的時候就不要動,不該亂的時候就不能亂。
什么是聲音的活生感?
所謂活生感可以說是瞬時反應、速度感、強弱對比的另一面。它讓您聽起音樂來很活潑,不會死氣沉沉的。這是音樂好聽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好象一個卓越的指揮家能把音樂指揮得充滿生氣;而蹩腳的指揮往往將音樂弄得死氣沉沉的。這就是音樂的活生感。
什么是聲音的結像力與形體?
顧名思義,結像力就是將虛無飄渺的音像凝結成實體的能力;換句話說,也就是讓人聲或樂器的形體展現(xiàn)出立體感的能力。在以前,我把它歸入“形體感”中。后來我仔細思考過,認為用結像力能包容更完整的意思,所以現(xiàn)在將之改為結像力與形體感。結像力好的音響器材會讓音像更浮凸,更具有立體感。也就是我常說的音像輪廓的陰影更清楚。
什么是聲音的解析力?
這個名詞最容最懂,玩過相機的人都知道鏡頭解析力好壞的差距;看電視的人也知道自己的電視能把一片黑色的頭發(fā)解析得絲毫不混就是解析力好的表現(xiàn)。好的音響器材,即使再細微、再復雜的東西都能清楚的表達出來,這就是解析力。
其實,細節(jié)多與暗部層次清楚也是解析力產(chǎn)生的結果,這就好象空間感也可合并入音場來講一樣。但是解析力并不能代表所有的細節(jié)再生與層次感。例如由前往后一排排的層次感就不是全由解析力造成的;再者,如果真的將層次感并入解析力,那就無法對單項的名詞做明確的解釋。
一般而言,如果細微的變化(低電平時)都能表現(xiàn)得很清楚,那么這件器材的解析力當然很好。既然有低電平時的解析力,那么有沒有高電平時的解析力呢?當然有!在極端爆棚時能將所有東西解析得很清楚,那就是高電平的解析力。
什么是聲音的速度感與瞬時反應?
其實,速度感就是瞬時反應的結果,也是器材上升時間與回轉率的具體表現(xiàn)。老外通常會將這項說成是瞬時反應而不說速度感。不過,臺灣習慣的用語是速度感。對于老中而言,速度感要比瞬時反應更容易了解?;旧?,這二個名詞都是指器材各項反應的快慢而言。我想,在此就不必多做解釋了。
什么是聲音的強弱對比與動態(tài)對比?
強弱對比也可以說是老外所說的動態(tài)對比,也就是大聲與小聲之間的對比。一般而言,強弱對比也可以分為“對比強大”的強弱對比與“對比極小”的強弱對比。我們常說古典音樂的動態(tài)很大就是指它最大聲與最小聲的對比很大;而搖滾樂雖然大聲,但是它大小聲的起伏并不大,所以我們說它雖然大聲,但是動態(tài)對比并不大。
什么是對比極小的動態(tài)對比呢?也就是強弱很接近的細微對比。這種細微的強弱對比就像水波蕩漾般,遠遠看好象不動,近看才知道它是一直細微的在波動。強弱對比用最淺顯的說法應該是這樣的:極大的強弱對比是拍打巖岸的海浪;極小的強弱對比就是清風吹拂下的湖水波動。
15071833162299.jpg (71.24 KB, 下載次數(shù): 7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11-25 16:35 上傳
作者: 音樂寬帶020 時間: 2017-11-30 22:33


作者: 音樂寬帶020 時間: 2017-12-24 00:52

| 歡迎光臨 玩改車 (http://www.appmagiablanc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