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xié)力/ARMA 在新世代的性能競爭之下,不論是動力方面的榨取或是燃油的消耗,自然進氣終究難以匹敵強制增壓的的高效率,不論如何這也是大廠們紛紛投靠增壓系統(tǒng)的主要原因,不過許多原廠NA引擎仍然可以藉由加裝增壓器的輔助輕松壓榨出內在潛力,以下文中將介紹到Porsche Cayenne入門3.6自然進氣搭配ARMA最新機械增壓會迸出什么樣的驚人火花。 (從圖中就能看到除了增壓本體與進氣管路以外,在進氣中冷器上方還有一個獨立的油冷排,由增壓本體內的小型活塞作為循環(huán)動力,經由儲油瓶、濾心到達冷排能有效維持穩(wěn)定的工作溫度。) 舒適休旅體積大 原廠V6不夠悍 Porsche Cayenne一直是家族中銷量最佳的車款,而3.6升的入門級距也是臺灣常見主流,只可惜原廠V6僅提供290匹馬力與38.5kgm的扭力輸出,對于擁有超過兩噸車重與四傳系統(tǒng)的大塊頭而言,只能溫順柔緩來形容。也由于Cayenne受到電腦限制以及缸內直噴的重重困難之下,要殺出一條改裝血路較為困難,目前國內外市場上對Cayenne所生產的各式增壓套件也相當缺乏,有鑒于此國內知名大廠ARMA特地為其開發(fā)了一整套完整的機械增壓周邊與電腦配套,也是為Cayenne的車主們提供了一盞明燈。 (打開右方碳纖護板在引擎旁可以看到Rotrex的C30-94機械增壓本體,設計較小的葉片設計有著扭力涌現(xiàn)時機較早的優(yōu)勢。) 相較于渦輪增壓復雜的周邊調校搭配以及高工作溫度,機械增壓有著更簡單的機械結構以及平滑線性的動力輸出特性等特點,不論在長期實用性,以及周邊耗材上都讓人更能放心。這次ARMA推出的機械增壓套件有著幾項變更與優(yōu)點,首先硬體部分改用丹麥大廠Rotrex所生產的增壓本體與周邊,除了本體以外特別的還有一套獨立的油冷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含儲油瓶、濾心、Pulley與專屬冷卻液,在整套本體周邊搭配之下除了擁有最佳的相容性,重點ARMA更同時擁有來自Rotrex國外原廠技術支援。而剩下由ARMA 自家生產的控制電腦周邊與配套都是以Cayenne專車打造,除了安裝上也有規(guī)劃專用位置方便進行安裝施工,而且本身就是專業(yè)碳纖維制造商的ARMA更是制作了質感優(yōu)異的全套碳纖引擎室護板將機械增壓本體與周邊管路「收納隱藏」,除了美觀也讓改裝部件顯得低調許多。 (ARMA的這套機械增壓系統(tǒng)早些時候也在國外的展覽中出現(xiàn)過,從外觀上沒有復雜的管路與配線,引擎室內的護板蓋上時,讓人很難注意到車上搭載著整套的機械增壓裝置。) 400匹性能巨獸現(xiàn)身 哥吉拉般的強悍魄力 原廠3.6升V6引擎裝上ARMA機械增壓后,在增壓值設定0.4Bar的情況下,配上ARMA的訂制排氣全段有著更順暢的排氣與輸出,在馬力機上可以輕易做出400ps的凈馬力與50kgm的扭力輸出。至于修正混和比的外掛供油電腦部分對ARMA來說早是得心應手,在電腦控制外掛噴油嘴設定之下,不論是進氣端的MAP還是還是排氣段的O2含氧感知都能正常作動不亮燈、也不會有鎖節(jié)氣門或逆修正等麻煩問題,而且一個好的供油曲線要寫得漂亮也不容易,內部工程人員也透露:為了更精準控制供油與增壓值,ARMA外掛電腦能截取來自于OBDII上的各種訊號進行判讀,包含車速、引擎轉速、水溫、進氣溫度等等都能影響油料輸出與增壓值,并能在轉速不斷拉高的情況下些微降低空燃比,讓引擎有效降溫并且潤滑。 (外掛電腦如果能夠有效配合OBDII訊號,又不影響車上各種感知器的情況下,的確是有一種高性價比的改裝方式,對于安裝或是后續(xù)拆下升級等也都能更簡易達成。) ARMA內部的軟體工程師相當貼心的設計了可以從手機上監(jiān)控OBDII上的各項數(shù)據的APP軟體,可以對于車上的ARMA各種產品,包含ARMA自家的進、排氣可變閥門或是機械增壓設定等,都能即時變更啟閉或作動時機,相當方便實用。 道路試駕中對于這顆Rotrex C30-94令人感到相當贊賞,該增壓本體設計十分先進,有著較小的葉片設計能被輕易驅動,再藉由較高的轉速匹配,有著扭 力涌現(xiàn)更早的輸出特性,而獨立冷卻系統(tǒng)也有效的帶走轉速所帶來的熱能,試駕過程中冷卻油溫都維持在70度C以下,遠比采用機油散熱穩(wěn)定有效率。動力方面和本筆者認知中的原廠V6自然進氣有著蠻大的差異,首先從低轉起的線性扭力輸出讓人覺得加速過相當夠力,用來驅動原廠變速箱反倒是更加適合,升級后的動力用來推動龐大的Porsche Cayenne不僅是夠用,還有著不錯的性能味,馬上晉身性能跑旅身分地位,而當天也借機進行了簡單的0-400加速測試,雖然該車改裝了22吋的重量級鋁圈與285/35/R22性能胎,與前后整套370mm浮動碟,對于加速會有極為顯著的影響,但測試中該車還是跑出了15秒初的優(yōu)異成績,比原廠動力與18吋配胎數(shù)據下的18~19秒進步不少,而整車也給人好操控與易于保養(yǎng)的特性,而平均油耗部分也與改裝前相同,歸功于較佳的扭力能有效減少低檔位高轉速的耗油情形。 (整車外觀部分有降低車身的改裝避震,配上巨大尺碼的22吋性能寬胎,不僅能在更種情況下提供更好的地面摩擦力,也提供壓倒性的視覺魄力) (外觀中唯一能夠隱約被看見的僅有位于水箱前方的,進氣中冷器,有著相當不錯的散熱體積,也讓進氣溫度與壓縮效率有效提升。) (剎車部分也是搭載ARMA自家生產的高性能部品,前后鋁制大六活塞配上370mm浮動碟,在285mm的胎寬之下整體有著相當不錯的制動力。) (在幾趟的加速感受與0-400加速中,其動力輸出讓人覺得明顯提升,從低速到中高速的增壓與供油搭配都讓人滿意,中間沒有延遲或是斷層的產生,在連續(xù)重踩加速之下油溫也都維持在相當?shù)陌踩姆秶畠龋a品完整度極高,沒有讓人留下顧慮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