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我們要補充知識點,什么是K-car?它是日本社會的獨有產物,實際是日本汽車級別種類的一種,他們稱之為K—Car,特質上以 小為主,小派量機器配小巧車身,目的是對應當?shù)匦∈墟?zhèn)街道及偏遠鄉(xiāng)郊而設。因為有著一定市場需要及數(shù)目,所以當?shù)卣遣扇∈终晳B(tài)度來面對這些小車 子,它的故事就如近代日本汽車發(fā)展史一樣,它的誕生過程是這樣發(fā)生的……在這個酷愛改裝的國產,對K-CAR的改裝當然不能少。![]() 1949年,日本獲當時占領及接管的聯(lián)合國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解除禁令,容許再度生產汽車(戰(zhàn)前及戰(zhàn)時的日本汽車工業(yè)主要是為軍方負責,幫戰(zhàn)敗后便被視為軍需產業(yè)而予以取締,直到1949年才正式解禁),包括日本自己獨有的輕自動車(即K—Car)及乘用車! 當時斬謂的輕自動車是并無詳細區(qū)分,可以是二輪,可以是三輪,可以是四輪,而當時最受歡迎的輕自動車卻是戰(zhàn)后初期最滸的輕三輪車,是一類傾向商用多于民用的小汽車,是戰(zhàn)后經濟重整的物流運輸產物。 至于真正規(guī)管輕自動車生產,已經是到1955年的事! 1955年,日本通產省頒布了輕自動車育成政策概要,該政策的構想是要當時各家車廠生產一款人民能夠輕易負擔及擁有的小汽車,故此該政策又稱為[國民車構想]。 當 時,該政策又規(guī)定輕自動車的尺碼不能超過這個限制:全長3000mm,全寬1300mm,全高2000mm,排氣量更要在0.360cc以下(之前的規(guī)限 是0.240cc),同時又要可座兩名成年人及兩名小孩,又或者兩名成年人連100kg貨物,以當時制車技術水平來說,絕不算是易事! ![]() 360時代 雖然不算是易事,但戰(zhàn)時也算是軍需產業(yè)的日本汽車工業(yè),連飛機大炮也可以生產,一輛小汽車是難不倒它們的,終于日本第一部K—Car便是由前身制造戰(zhàn)斗轟炸機的中島飛行機的[富士]生產出來—Subaru 360,正式開展了K—Car的360時代,時為1958年! 采用后置引擎后輪驅動的[富士]360是當時少有驅動形式設計,而且更是采用四輪獨立懸掛設計,配合當時新開發(fā)的兩汽缸二行程風冷0.356cc引擎,發(fā)出 16PS/4,500rpm馬力及3.0kgm/3,000rpm扭力,驅動只是385kg的車身,加速之快是大家意料之內,該車當時的極速也有 83km/h! [富士]360之后有1960年面世的[馬自達]R360coupe,它不單是第一部采用2+2座位形式的K—Car,而且更是第一部采用V2鋁合金OHV引擎的K—Car,最大馬力16ps/5300rpm,最大扭力2.2kgm/4000rpm,極速有90km/h. 賣了獨市生意多年的360及R360 Coupe,到了1962年終于有了新的競爭加入,它們分別是同年2月的[馬自達]caro及同年10月的[三菱]Minica. 以R360 Coupe底盤開發(fā)出來的Carol是當年首部采用水冷四汽缸四行程OHV引擎的K—car. Minica是第一部采用前置引擎后輪驅動形式設計的K—car,由于它的風冷列式兩汽缸二行程引擎(17PS/4800rpm馬力及2.8kgm/3500rpm扭力)能放在車頭,所以尾箱容量是當時最大,是當年最實用的K—car. 兩 年之后的1964年又有新對手加入,它是[鈴木]的Suzulight Fronte,第一部前置引擎前輪驅動的K—Car,采用的風冷列式兩汽缸二行程引擎,是首臺突破20PS馬力及3.0kgm扭力的引擎:馬力 21PS/5500rpm及扭力3.2kgm/3500rpm. 現(xiàn)時主力發(fā)展K—Car市場的[大發(fā)],原來要到1966年才有第一部真正符合輕 自動車育成政策的產品出現(xiàn):Fellow,它是第一部采用水冷列式兩汽缸二行程引擎的K—Car,最大馬力23PS/5000rpm,最大扭力 3.5kgm/4000rpm,極速可達100km/h,是當時最快的K—Car。 Fellow的最快,維持不到一年便被以摩托車起家的[本田]推出的N360所取代,它的風冷列式兩汽缸二行程引擎源自摩托車技術設計,最大馬力31PS/8500rpm,最大扭力3.0kgm/5500rpm,極速高達115km/h,是當年最快的車。 ![]() 550時代 1976年1月,日本頒布了一項新規(guī)定,將K—Car的尺碼放寬至:全長3200mm、全寬1400mm,全高2000mm這個水平,并容許將排氣量提升至0.550cc,視為550時代的開始! 當年的0.550cc的K—Car都是一個共同點,大多是采用前置引擎前輪驅動布局,取其有更靈活的操控表現(xiàn),以及更實用的載貨的空間,其實這就是日后K—Car的發(fā)展路向! 由于技術水平提高,車款也愈出愈多,車廠間也不再局限只生產一兩款型號,而最先推出0.550cc的K—Car是1976年4月的[三菱]Minica5, 采用風冷列式兩汽缸二行程引擎,最大馬力30PS/6500rpm,最大扭力3.7kgm/4000rpm. 而同年推出還有另外兩部:[富士]Rex 5 AIIG(31PS/3.8kgm),就是貴州航空與日本富士合資生產的云雀,以及[大發(fā)]Max 550(28PS/3.9kgm). 進 入550時代,[鈴木]為配合新規(guī)格而在1977年10月推出了取代Suzulight Fronte的雙門Cervo型號,其特別之處是外型上變得更富動感,是當時年青人恩物。Cervo采用一臺三汽缸引擎,馬力28PS/5000rpm, 扭力5.3kgm/3000rpm. 另外,K—Car當時也開始進入渦輪增壓年代,而首部turbo K—Car應該是1985年的[大發(fā)]Cuore Turbo CR,列式三汽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52ps/6500rpm,最大扭力7.1kgm/4000rpm 660時代 660時代 至 于大家熟悉的660cc K—Car是要到1990年1月才正式出現(xiàn),不單排氣量增加,車身尺碼也相應增加至:全長3300mm、全寬1400mm、全高2000mm.而且款式也 不再只是雙門/四門兩廂或三廂式設計,只有1990年首部高頂?shù)腫三菱]Minica Toppo(L3,OHC 16V,64PS,6.1kgm)有首部組合式車頂設計的[鈴木]Cappuccino(L3,DOHC 16V Turbo,64ps,8.7kgm)、有1992年首部鳥翼車門設計的[馬自達]AZ—1(L3,DOHC 16V Turbo,64PS,8.7 kgm)、有首部超級增壓引擎的[富士]Vivio RX—R(L4,DOHC 16V Super Charger,64PS,8.7kgm)、有1994年首部單廂式的[大發(fā)]Atrai(L3,OHC,44PS,5.9kgm),以及1996年首部 單座位pick—up款的[大發(fā)]Midget ll(L3,DOHC,31PS,5.1kgm). 后660時代 在1998年10月之后,K—Car進入另一個新紀元,排氣量雖然維持在0.660cc以內,但尺碼再有少許放寬:全長3400mm,全闊1480mm,全高2000mm,視為后660時代,亦即是今世代K—Car. Daihatsu Cuore 日本版Mira共有六款相同容積不同輪出的引擎: EF-FL—直列三缸OHC,馬力40ps/6300rpm,扭力5.3kgm/3500rpm EF-KL—直列三缸OHC,馬力42ps/6000rpm,扭力5.4kgm/4000rpm EF-EL—直列三缸OHC,馬力55ps/7000rpm,扭力5.8kgm/4000rpm EF-JL—直列三缸DOHC turbo,馬力64ps/7500rpm,扭力9.4kgm/4000rpm JB-EL—直列四缸DOHC,馬力58ps/7600rpm,扭力5.8kgm/5600rpm JB-EL—直列四缸DOHCturbo,馬力64ps/7500rpm,扭力10.2kgm/4000rpm Daihatsu Midget ll Midget ll這部青蛙小貨車,嚴格來說是一部中置引擎后驅車。 ![]() ![]() ![]() ![]() 推薦閱讀 |
GMT+8, 2025-11-6 23:48 , Processed in 0.028323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