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增壓器本身體積小、重量輕,但總需要一定廢氣循環(huán)的動能,才能夠順利推動,在廢氣壓力未達設定值之前,渦輪增壓器的效率很低,強制進氣量不足的情況??下,反因為發(fā)動機壓縮比較自然進氣發(fā)動機還低,活塞下拉時所帶動的吸力更顯不足,發(fā)動機效率低落;由于只要一待發(fā)動機轉速足夠,動力表現隨即恢復正常,因此這種現象便稱為Turbo Leg。為了解決渦輪遲滯的現象,各種廠牌都有不同的設計因應,也就出現不同特性。渦輪增壓器的特性是由A/R值所決定,A是指廢氣排放吹到渦輪上出口的截面積,R是指由渦輪中心到排氣口中心之間的距離,A/R值愈小,則發(fā)動機低轉速區(qū)域的渦輪扇葉的回轉力就愈強,反之則不達高轉速渦輪便很難推動,換言之渦輪直徑愈小油門反應就愈靈敏。
機械增壓器壓縮機的驅動力來自發(fā)動機曲軸,一般都是利用皮帶連接曲軸皮帶輪,間接將曲軸運轉的扭力帶動增壓器,達到增壓目的。依構造不同,機械增壓會經出現過許多種類,包括葉片式(Vane)、魯氏(Roots)、溫克爾(Wankle)等型式,而活塞運動最早也被認為是一種機械增壓;時至今日,則以魯氏增壓器最被廣泛使用,更是改裝的大熱門。魯氏增壓器有雙葉與三葉轉子兩種型式,目前以雙葉轉子較普遍,其構造是在橢圓形的殼體中裝兩個繭形的轉子,轉子之間保有極小的間隙而不直接相連,藉由螺旋齒輪連動,其中一個轉子的轉軸與驅動的皮帶輪連結,轉子轉軸的皮帶輪上裝有電磁離合器,在不需要增壓時即放開離合器以停止增壓,離合器則由電腦控制以達到省油的目的。機械增壓的特征,除了在低轉速便可獲得增壓外,增壓的動力輸出也與曲軸轉速成一定的比例,即機械增壓發(fā)動機的油門反應隨著轉速的提高,動力輸出隨之增強,因此機械增壓發(fā)動機的操作感覺與自然氣極為相似,卻能擁有較大的馬力與扭力。
機械增壓優(yōu)點為體積小,不需修改發(fā)動機本體、安裝容,易且由皮帶驅動,動力并不會有遲滯現象,因此在改裝界也頗受歡迎,再來機械增壓的熱源較渦輪增壓相比,更是有著絕對上的優(yōu)勢,也就是機械增壓發(fā)動機的熱衰竭并不會有渦輪來的嚴重,持續(xù)穩(wěn)定??的輸出更是機械增壓的優(yōu)勢,也因此時常可見需要長時間移動的歐系車輛,多半還是選擇以機械增壓為主要設定。
|